RSS
 
当前位置 : 主页 > 宜兴资讯 >

唱响乡村振兴奋进曲

时间:2018-06-09 14:26 浏览:

昨天,全市乡村振兴大会召开。会议下发了《中共宜兴市委宜兴市人民政府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五年行动计划(2018-2022年)》《中共宜兴市委宜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18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意见》等多个政策意见。在此,特选择部分亮点进行图解,和读者一起感受宜兴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力脉搏。

重大意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牢固确立“乡村振兴战略就是宜兴的振兴战略”的意识,将推动宜兴“三农”工作加快突破、走在前列,谱写新时代宜兴乡村全面振兴的新篇章。

目标任务:

确保到2020年,我市乡村振兴取得实质性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农村高水平全面实现小康;到2022年,乡村振兴实现新的突破,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比较完善,农业农村发展走在无锡、全省前列,为宜兴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基本原则:

——坚持党管农村、优先发展。

——坚持系统谋划、城乡融合。

——坚持农民主体、民生优先。

——坚持因地制宜、绿色发展。

提升农业发展质量致力推动乡村“产业兴旺”

坚持质量兴农、科技兴农、绿色兴农,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农业生产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提升行动,加快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动农业发展向高端高质高效迈进。

●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到2022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经营比重达到65%,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60万亩以上,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90%,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力争达到70%。

●持续调优农业种植结构和品种结构,五年内形成5个(稻米产业、蔬菜产业、渔业产业、竹产业、休闲观光农业)年产10亿元的特色产业。

●着力提升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水平,推动农业与旅游、文化、教育等深度融合,到2022年,全市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年收入达到20亿元。

打造美丽宜居环境有力确保乡村“生态宜居”

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全面统筹城乡发展规划,持续提升乡村人居环境,促进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构建形成既富现代气息又有历史底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产生活生态有机相融的现代乡村新风貌。

●持续改善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确保2019年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2020年全面消除黑臭水体,3年内实现所有行政村、规模较大自然村的独立式、水冲式公厕全覆盖,到2022年全市规划发展村庄实现整治提升全覆盖。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快农村公路、供电、供水、供气、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到2022年累计新建改建镇村道路600公里、农村桥梁150座。

●打造具有宜兴特色的美丽乡村,到2022年,打造15个无锡市级以上特色田园乡村,打造30个无锡市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30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示范村、15个美丽乡村休闲旅游示范村。

繁荣兴盛农村文化大力提升乡村“乡风文明”

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带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到2020年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成率达到100%,全面普及15分钟文体生活圈。鼓励农民参与各类文艺汇演和文艺活动,每年组织各类文艺下乡公益活动500场以上。

●广泛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深化“一村一文化文明沐农家”活动,每年新培育20个乡风文明特色村、10个乡风文明示范村,到2022年,全市乡风文明特色村覆盖率达到85%以上,每镇建有2个以上乡风文明示范村。

夯实农村基层基础全力推动乡村“治理有效”

以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龙头,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体系,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大从退役军人、高校毕业生等群体中选聘村干部力度,建立村级后备人才库,有效解决村书记“青黄不接”现象。

●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实施镇村两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提档升级工程,推进农村“雪亮工程”建设,3年内行政村技防建设全部达到标准要求。

聚焦强村富民工作加快实现乡村“生活富裕”

按照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要求,深入实施薄弱村脱困攻坚行动和农民增收计划,推动村级经济发展壮大,完善农村就业创业、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工作,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让农民群众有更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深入推进产业富民、就业富民、创业富民、改革富民,确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经济增长水平,增速高于城镇居民和无锡市平均水平。

●加快实现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均等化。到2020年全市农村教育发展指标达到教育现代化水平。到2022年,60%的镇卫生院达到省级示范标准,省健康镇、健康村创建率均达到50%。

●打好薄弱村脱困转化攻坚战,确保2018年全市2/3的薄弱村稳定性收入达到200万元、其余1/3的薄弱村稳定性收入达到150万元,2019年全市所有村稳定性收入达200万元以上,提前完成薄弱村脱困转化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