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当前位置 : 主页 > 宜兴资讯 >

不走寻常路的新型职业农民

时间:2018-04-21 10:07 浏览:

4月17日,刚从南京参加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会,徐舍镇宝星家庭农场负责人熊宝星就马不停蹄地投入了水稻备种工作。2001年以来,凭借独到的眼光和不服输的闯劲,这位新型职业农民走出了一条不同寻常的精品农业发展之路,不仅让自己的口袋鼓了起来,还带领周边农户共同致富。

48 岁的熊宝星是土生土长的徐舍鲸塘村人。在成为职业农民之前,熊宝星曾经历过一段低谷期。1994年,24岁的熊宝星揣着跑运输辛苦攒下的20多万元钱,承包了一家砖瓦厂,本想大干一场,谁知陷入连年亏损的局面。挣扎5年后,他不仅赔掉了积蓄,还欠下了60多万元的债务。心灰意冷之时,他从父亲在家乡承包的百余亩农田上看到了希望:由于生态环境好,一家食品出口企业抛来橄榄枝。经过深思熟虑,2001年,熊宝星毅然转让砖瓦厂,专心打理这百余亩农田,搭上了这家食品出口企业的“顺风车”。

事实证明,熊宝星的选择是对的。成为生产基地的第一年,他和父亲试种了20多亩毛豆,由于严格按照标准种植,短短3个多月就获益2.5万元。欣喜之余,他决定乘胜追击,借钱再流转250亩土地,将蔬菜品种扩充至西兰花、小松菜、黄秋葵等。然而,这一大胆的决定立刻遭到父亲的反对:若因盲目扩张导致蔬菜品质跟不上,别说挣钱,生产基地的资格都不保。但熊宝星看准了当时蔬菜出口市场的机遇,外出考察且仔细分析后,最终成功说服了父亲。2002年,350多亩土地的产值超过了90万元,除去成本,净利润有近30万元。不过,熊宝星没有沾沾自喜。2003年,他特意从安徽聘请了一位退休的高级农艺师,向其学习种植技术。“要想长远发展,光靠机遇是不够的,必须有真本事才行。”就这样,熊宝星的蔬菜种植事业走上了正轨。2005年,农场的年产值已破百万元,净利润更是突破30万元。这一年,他不仅还清了债务,手头还略有富余。

前几年,鉴于土地流转费用和人工成本急剧上涨等原因,种植蔬菜的利润大幅减少。“继续种蔬菜,可能重蹈砖瓦厂亏损的覆辙;如果不种,几百亩地荒着也不是事。”进退两难之际,一次偶然机会,熊宝星接触到了高端大米市场。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他决定再闯一闯。当年,他就试种了30亩“越光大米”。没想到大米一经推出就受到市场认可,并为其带来3000多元/亩的利润,远高于种植蔬菜。于是,熊宝星咬牙开始转型。这期间,他不仅购置了高速插秧机、大型植保机、大米加工机等设备,形成了完整的大米种植、加工产业链,还独具慧眼地注册了自己的大米品牌“乌塘堰”。“从大米种植到加工、销售,全部由我们自己完成,保证了产品质量,利润也达到了最大化。”熊宝星说,如今,高端大米的种植面积已达1300亩。所产大米不仅被送往上海的高级寿司店,更“走进”了寻常百姓的餐桌。仅去年,就产生了40多万元的利润。今年,春耕还没开始,所产大米就已被全国各地的客户预订一空。

致富的同时,熊宝星不忘把成功的经验传授给其他农户。2016年,徐舍镇一种粮大户由于种植普通大米亏损了8万多元,对前景很是悲观。在熊宝星的建议下,他用500亩土地试种了高端大米“南粳1号”。这期间,熊宝星不仅为他提供优质的种子,还慷慨地教授技术,把好种植关。当年,这500亩土地就产生了20多万元的利润,改变了亏损局面。这样的事还有很多,如今,仍然有种粮大户前来“取经”。每次,熊宝星都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经验,“大家抱团闯市场,既能一起赚钱,又能把宜兴高端大米的形象树立起来,何乐而不为呢?”